26年的会展产业链诚信服务商 注册有惊喜

国内需求平台 企业登录中心 帮助中心|

咨询热线:18122113368

在线客服

关闭

你的位置   企业咨讯延迟退休和 ChatGPT,哪一个对我们下一代的前途影响更大?

文章标题:

  • 更新时间:2023-02-23 11:02
  • 作者:

文章内容

作者|徐瑾

知名青年学者、公众号《徐瑾经济人》主理人

2023年刚刚过完1月,不少人基本确定,今年影响世界最大事件之一已经发生,那就是ChatGPT的出现。

过去一个月,无数人已经体验了它的无所不能,也忐忑于它发出的挑战。其实早在数年前,清华经管学院前院长钱颖一就曾经提醒,“未来的人工智能会让我们的教育制度下培养学生的优势荡然无存。

ChatGPT到底对人类意味着什么,从这代人开始说要被机器人取代了么?这对于教育是不是一次彻底颠覆?

机器会取代人类,且是“正在进行时”

现在的中文社交媒体中,ChatGPT就是流量,微信群铺天盖地在转发各类ChatGPT的聊天记录以及报道,这些截图不少压根不是官方账户,甚至不是直接和ChatGPT聊天。原因何在?ChatGPT现在注册免费,但在国内的管制条件下,真正能注册使用ChatGPT的并不多——也正因此,不少中文ChatGPT分析评论其实都建在没有真正接触ChatGPT基础之上,这本身就是一件反讽的事。

ChatGPT之所以热得出圈在于它和元宇宙、AR、VR之类概念不同,这些项目或许在资本操作和技术翻新上看炫目,但是落地应用以及接触途径却和大众连接甚少。对比之下,ChatGPT很接地气地链接了巨大用户群体,无论你是否了解这些玄而又玄的概念,可以说,只要你会打字,能提问,你就可以和它有一场体验生动的人机交互。

ChatGPT的出现,使得技术奇点 (Technological singularity)的可能性进一步临近,这意味着在某个点上,技术的增长将导致人类文明发生无法预见的变化。

ChatGPT的出现,也引发新的焦虑,比如机器人会取代人类的老话题,又重新翻红。经济不好,各行各业都越来越卷,就业体现得最明显。自动化正在改造传统行业,而自动化的本意之一其实就是更多利用机器,减少人工。

中国过去是人力大国,随着自动化趋势加强,中国也成为机器人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甚至超过美国。自动化场景不仅应用于工业环节,消费环节也越来越多,如果你留意,可以看到不少连锁餐饮店铺,自动下单无人服务更加普遍,疫情之后尤甚;奈雪的茶之类饮品店推出“自动奶茶机”,甚至还有“自动奶盖机”、“自动茶汤匀质器”等系列设备。

按照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发布的数据,2021年世界上制造业自动化程度最高的前5个国家是:韩国、新加坡、日本、德国和中国。

自2016年以来,亚洲的机器人平均密度以18%的复合年增长率激增,2021年达到每万名员工156台,而欧洲机器人的密度增长了8%,达到129台,在美洲,达到117台机器人,增长8%。更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德国之外,排名前五的都是亚洲国家。

除了技术和经济因素,其他因素也在起作用,比如政治因素和劳工权益。在欧洲等地,对机器人征税的说法一直很普遍,而在国内,上马采购机器人甚至可以获得政府补贴。

ChatGPT横空出世之后,机器人时代的脚步声已经清晰可闻,不确定的是,它对人类的影响会是如何?不少乐观主义者一如既往地表示,机器是用来解放人类的枯燥,大家可以从事更多创造性的工作,最终都会过上共同富裕的生活。但在现实压力之下,情况可能没有那么令人放心。

相比较于ChatGPT在小部分精英人士中引发的热潮,一般大众对此的敏感度没那么高。大家关注的还是与自身息息相关的消息——比如,国内最近延迟退休的消息。

对这一规定最为不满的似乎不是临近退休的人员,而是正在盛年的年轻人。

想想也可以理解。临近退休的人,多数是60后70后,且不说他们有可能按照原本计划退休,而且他们已经吃到了丰厚时代红利,不少人还有92年之前的工龄累积,大概可以让他们退休拿一个相对满意的养老金。

对比之下,80后和90后对未来更有理由担心。这批人不是人人都赶上了房地产红利,经济下行,体制外人员还面临35周岁职场门槛等问题。原本计划交养老金到55岁甚至50退休,现在传言要超过60才能退休。如此一来,且不说60大寿都可能需要请假,而且中年失业之后还得另谋出路,到最后能捱到有资格领取时,养老金也不知道有多少。

ChatGPT走红与延迟退休受到关注,好像是两件不相关的事,但却并存在我们生活之中。事实上,这两件的同时走红恰恰说明了我们当下的折叠现实与分裂处境——一部分人已经可以借助技术上天入地,开启新的视野与收割,另一部分则可能面临形势的进一步挤压,坠入无边的无助

我们这几代人,已经习惯了技术进步带来的红利,但是历史告诉我们,这只是数千年来人类历史的特例。

越是标准化模式化的教育,越容易被取代

面向未来的策略不应该仅考虑当代人,更应该考虑未来一代人,也正因此,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正当其时。在人工智能的时代,越是标准化、模式化的教育,越容易被取代,而这种教育模式恰恰可能是中国式教育的最大特点。

前文所谈的钱颖一,在一次演讲中说,中国的教育有它的特点,长处就是家长社会政府投入巨大,十分重视教育与知识,中国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均值高。问题是,这种教育模式也存在偏差,就是把知识几乎当成了教育的全部内容。

但在人工智能时代,知识不再稀缺,网络上应有尽有,如今ChatGPT之类机器人更方便了知识的获取与处理。钱颖一认为,人工智能“可以替代甚至超越那些通过死记硬背、大量做题而掌握知识的人脑。而死记硬背、大量做题正是我们目前培养学生的通常做法。”因此,他强调教育必须超越知识,创新人才需要“知识、好奇心和想象力、价值取向。”

这一看法是否有道理?我询问了ChatGPT怎么看,中国教育应该怎么办?

ChatGP首先承认钱颖一观点是有道理的,随后简单复述改写了钱颖一的改进意见,“中国教育在投入和知识点的传授方面表现出了很高的水平,但是,仅仅依靠知识是不足以培养创新人才的。知识是有限的,而创新人才需要的是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更需要的是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教育应该超越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可以看出,ChatGPT的回答并没有比钱颖一更高明。

对于开放性问题提出创造性回答,目前看,有洞察力的思考与有情感的人性,目前还是比机器人占据不少优势。

任何人或者系统的特点,往往是它的最大长处,也是它最大短处。中国教育如此,人工智能也如此,如果把单一目标或者单一模型作为目标,那么得到的必然也是有偏差的结果。面对新时代,学习应该是一种终生习惯。

单纯指望学校等机构改变来逆转大局,并不现实。有意思的是,无论ChatGPT创始人还是微软的创始人,其实都是一流学府的辍学生,可见对于真正的创新人才,学校的改变即使再多,也往往滞后,而大学作为延续数百年的机构,保守蕴含在其基因之中。

这个时候,需要全社会的总动员。比如,我们前面说了,新加坡是全球机器人密度第二的国家,2021年每1万名员工拥有670台机器人,近年新加坡的机器人密度平均每年增长24%。作为一个小国,新加坡对于自身国民面临的挑战,给予极大的重视与支持,无论生活还是学习。新加坡鼓励终生学习,政府在国民终生学习计划上加大投资,鼓励大学为校友提供免费学习相关行业和新技能的机会,也增加了长寿年金。

除了终生学习,更重要的是增加普通民众的安全感,提高其生存底线。今天,城市中等阶级地位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大学教育、职业身份等标签之上,这些标签最终会随着人工智能的冲击而淡化。一旦失去根基,他们的未来何去何从?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或许不需要等待人工智能代替人类智能,人类自己就会自乱阵脚。毕竟,创造出机器是为人服务,而不是人去侍奉机器。

人要避免沦为科技的“牺牲品”

微软CEO纳德拉谈到ChatGPT时,强调:“对于知识型工作者来说,这就完全等于工业革命。”

事实上,工业革命除了带来繁荣,也对当时的社会造成了巨大冲击。

早在工业革命时期,人们就关注了技术对于劳工阶层冲击,狄更斯的小说中充斥着对于机器冲击的恐惧,经济学家也不例外。比如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认为:“劳动阶级接受的观点是,使用机器经常会损害他们的利益。这不是基于偏见和错误,反而符合政治经济学的正确原则。”

技术的进步,并不必然带来社会的进步,甚至可能沦为新的陷阱。不可否认,即使技术最终会造福人类,创造新的岗位,但这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需要数十年甚至一两代人的时间,而在这中间,受到损害的人,可能就悄无声息消失在时代的眼泪中了。

对于他们来说,技术进步不是福音,而是诅咒。

现在,知识型工作者的“工业革命”来了。一些人认为,应该从小就培养孩子当程序员,对此,ChatGPT这样回答,“随着人工智能和技术的发展,教育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在这样的情况下,培养孩子当程序员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学习编程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但是,它也强调培养孩子当程序员并不是唯一的选择,“培养孩子的多项能力是更好的选择,以便他们能够适应未来变革带来的挑战。例如,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沟通能力、社会技能、自我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教会孩子如何自我学习,以便他们能够在未来不断成长。”

坦白说,听一个人工智能大言炎炎地教你大谈教育以及创新,不无反讽。但是实事求是地说,它的观点,比起多数人,其实明智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