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年的会展产业链诚信服务商 注册有惊喜

国内需求平台 企业登录中心 帮助中心|

咨询热线:18122113368

在线客服

关闭

首届广交会都卖了啥?相思鸟10万只,金钱龟1万只…

2017-07-05 15:07

广交会前后经历4次迁址,最后定在珠江南岸的琶洲会展中心举行

1957年,中外来宾参观第1届广交会工业馆。

  1978年第44届广交会,第一家实行工贸结合新体制的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公司首次亮相。

  夜幕降临,“苏式”建筑风格的中苏友好大厦雄伟的展厅内,一场新车发布会即将开场;沿江路边,位于侨光路2号的海鲜酒楼入夏以来生意火爆,食客在露天餐台品着海鲜吹着江风;海珠广场另一边,位于起义路1号的海印缤纷广场霓虹闪烁,商场中各式专业批发的店铺开始准备收铺。

  从越秀山麓的中苏友好大厦,到珠江边的侨光路2号、起义路1号,它们都与珠江彼岸的琶洲会展中心一样,拥有过共同的“身份”——广交会展馆。

  5月份结束的第121届广交会,吸引了来自213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万采购商与会,累计出口成交2063亿元人民币(折合300亿美元),同比增长近七成。从首届广交会的1754万美元到如今的300亿美元,广交会前后经历4次迁址,最后来到了珠江南岸的琶洲。

  四度迁址,一个甲子,见证了广交会发展升级的60年,更见证了广州乃至中国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的60年。60年,广交会始终未离开广州,为广州乃至中国源源不断集聚全球高端资源要素。广交会为羊城注入的开放基因,正在让广州更深地融入世界。

  冲破封锁:中国对外开放的先行地

  站在中苏友好大厦高达23米的中央大厅内,依然可以想象当年这里摆满机械装备的景象。1957年4月,跨越世纪的“广交会”就在这里拉开了序幕。当时的国家外贸部在1957年3月4日下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部同意4月份举办出口商品交易会》的文件。

  第一届广交会是什么情形?通过历史的图片和当年媒体报道的细节可以拼凑出粤港澳集贸市场的景象。首届广交会上,相思鸟成交了10万只,金钱龟成交了1万只。数据显示,出口成交的1754万美元中农副产品占比超六成。到会的19个国家和地区的1223位采购商中,港澳客商占比超过了八成。

  当时的广交会虽然很接地气,但却是中国冲破封锁的探路者。处于高压国际政治环境下的中国,在经济上遭遇着“经济封锁”“货物禁运”,80%的对外贸易是通过与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以政府协定、易货记账、进出平衡的方式进行。

  1957年还是年轻小伙的李欢,身为香港南北行公所的商人参加了第一届广交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李欢感慨,“那时,新中国百废待兴,看到为冲破封锁而生的广交会声势如此浩大,真的兴奋不已”。

  令随后参与了俞百届广交会的李欢更加惊讶的还有广交会一路的发展与改变。第二届广交会成交额达到6933万美元,大约相当于首届广交会的4倍。

  第3届广交会搬到了刚建成的侨光路2号中国出口商品陈列馆,展馆使用面积1.3万平方米,广交会的快速发展使得在举办了3届广交会之后,侨光路2号中国出口商品陈列馆已经无法满足客商的需求,广交会开始了第2次搬迁。

  第6届广交会来到了海珠广场一侧的广州起义路1号陈列馆举行,新建的陈列馆展馆使用面积3.45万平米,为侨光路陈列馆的2.65倍,第6届至34届广交会在此举办。在这期间,广交会吸引的客商从两千多人增至一万余人。

  1974年4月广交会第3次迁址从珠江边又回到越秀山麓,来到新建成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流花路展馆,这里比原来海珠广场展馆场地扩大了一倍,是当时广东省最大的一个单项民用建筑。经过多次扩建,展馆最终建筑面积达17万平方米。第35届—103届广交会在此举行(其中第94届—103届与琶洲展馆同时举办)。

  2008年9月,第104届广交会整体搬迁琶洲展馆举行,也就是广交会的第4次迁址。新落成的广交会展馆位于广州珠江南岸,展馆总建筑面积超过110万平方米,室内展厅总面积34万平方米,室外展场面积4.36万平方米。琶洲展馆建成时也成为了当时亚洲最大的会展中心。

  搭建平台:让“中国制造”走向全球

  从越秀山麓再次回到珠江边,广交会虽在广州举办,但其意义早已超出了一座城市。广交会不仅是中国与世界对话的平台,也已经成为世界了解广东、了解中国的窗口。5月份结束的第121届广交会,吸引了来自213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万采购商与会。

  不少中国企业是在广交会开启了和世界交流的旅程。海尔、志高、方太、立白、LILY等为大众所熟知的品牌与广交会有着不解之缘,这些品牌无疑也已经成为了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升级的主力军。

  上世纪90年代,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和日用消费品逐步成为广交会畅销的主导产品。2004年4月第95届广交会,开始设立“品牌展区”。第121届广交会上,品牌展区成交额为109亿美元,同比增长16.9%,在总成交额中的占比达到36.3%。

  为进一步引导企业走向“中国创造”,第109届广交会专门设立创意展示点,邀请来自法国、荷兰、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设计师、设计机构参与设计论坛、设计服务等。同时,还首次推出“产品设计贸易促进中心”,为境外专业设计资源和参展企业搭建产品设计和开发的合作对接平台。

  在广交会这个平台上,中国与世界接轨,也让世界认识了中国。1992年秋天,刚成立自己公司的孟加拉国小伙Mohammed Ejaz Gaffar来到了广交会。到达广州的情境他依然印象深刻,他从香港乘坐晚班渡轮,清早到达广州。在抵达码头大厅时,看到写着“广交会欢迎来宾”的横幅。

  从那一年起,Mohammed Ejaz Gaffar几乎没有缺席过一届广交会,“我注意到流花路的展馆建筑进行了多次装修。但现在我感兴趣的产品在琶洲展馆展出,这是一个更加便利、规模更大且超现代的展馆。但我还是绘怀念流花路展馆,那里留着我往昔的美好回忆,维系着我对广交会的深厚情谊”。

  如今和Mohammed Ejaz Gaffar一样,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的采购商也在不断增加。第121届广交会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采购商与会人数近9万人。

  广交会不仅吸引着国外的采购商,随着国内需求的旺盛和办展专业化水平的提高,2007年春,第101届广交会首设进口展区,增加进口功能。从这一届起,广交会也更名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

  继往开来:在广交会上迎接世界的风口

  广交会的意义超越了区域,但对广州这座城市的发展却有着实实在在的影响。行走在大街小巷间,一抬头就能看到为广交会而建的建筑与设施。

  曾经,广交会无疑为广州创造了更多与世界接触、对话机会,加快了广州迈向国际大都市的步伐,同时广交会也激活了广州的开放基因。

  在广州提出的“十三五”规划中,“三大战略枢纽”——国际航运枢纽、国际航空枢纽、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建设被列为重中之重。随着南沙新区、广州港的建设,临空经济的发展,科技创新走廊的建设,广州将拥有更高水平的商贸环境,以及更高水准的高端要素吸附力。

  而在产业上,广州也将是广交会从“中国创造”迈向“中国智造”的一剂良方。早在去年发布的《广州制造2025战略规划》,广州就提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与精细化工、智能装备与机器人等产业。

  今年以来,思科、通用电气(GE)等公司的新一代信息技术(IT/ICT)、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生物医药(Biopharmaceutical)项目纷纷落地。从汽车、石化、电子三大传统支柱产业,到“IAB”计划,广州新一轮的产业大布局正在浮出水面。

  还值得期待的是,今年底广州将迎来的全球财富论坛,届时将聚焦“全球化”与“数字化”等议题,来自《财富》世界500强等大企业的CEO、商界领袖与政界、学界精英将共聚羊城。

  早年在广交会展馆无法满足交易会业务逐年扩大的实际需求时,曾出现过要将广交会搬离广州的动议,当时国内的几个明星城市,省内的深圳、珠海、东莞等都表示出意向。在经历了一系列的争取之后,广交会最终留在了广州,来到了琶洲。放眼广州当下的发展态势,广交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随着一期、二期工程的完工,如今以“飘”为设计主题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琶洲馆,飘然落在广州珠江的南岸。而这只是故事的开始,根据规划琶洲地区将成为以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为核心,发展成为以会展博览、国际商务、信息交流、高新技术研发、旅游服务为主导,兼具高品质居住生活功能的RBD(Recreational Business District)型、生态型的新城市中心组成部分。

  广交会大事记

  1957年4月

  第1届广交会在中苏友好大厦举行

  1958年4月

  第3届广交会迁址侨光路2号中国出口商品陈列馆

  1959年11月

  第6届广交会迁址广州起义路1号中国出口商品陈列馆

  1974年4月

  第35届广交会迁址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流花路展馆

  1991年4月

  第69届广交会首次推出使用“导向系统”“商务信息检索系统”“综合服务系统”,广交会向现代化管理和现代化服务迈出关键一步。

  2004年10月

  第96届广交会,规模跃居世界单年展第二,仅次于德国汉诺威通信博览会

  2005年4月

  第97届广交会,民营和外资企业的成交量超越国有企业,占广交会成交量的50%以上,成为出口主力军。

  2007年4月

  第101届广交会首设进口展区,增加进口功能。从这一届起,广交会也更名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

  2008年9月

  第104届广交会整体搬迁到琶洲展馆

  2011年4月

  第109届广交会专门设立创意展示点,广交会首次推出“产品设计贸易促进中心”。

  从广交会认识广东

  认识中国 认识世界

  前后历时近4年,访谈一百余位采访对象,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喻季欣完成了《逐梦世界——广交会传奇》的创作,而这本书也曾被评价为“迄今为止对广交会最详实的叙述”。这本关于广交会的作品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透过这本书作者希望呈现出怎样的广交会?

  南方日报:在您创作《逐梦世界——广交会传奇》这本书之前,已经有不少写关于广交会的书,您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有怎样的考虑呢?

  喻季欣:的确,在我写这本书之前已经有各种报道和书籍,甚至连广交会的主办方也怀疑我这本书还能写出什么不一样的东西来,因为确实很多角度都已经写过,当然我也在想从哪里写起。后来经过考虑,决定以从世界看广交会的角度来写,从经济、文化、历史的侧面来谈。

  在这本书的创作中,我对广交会的各个方面也有重新思考和布局来体现广交会。如果简单的写一个贸易经济活动应该是把广交会萎缩了,也没有体现它应有的含义和内涵,所以后来写的时候就“纵横捭阖”。

  南方日报:您为创作这本书有做什么前期准备?

  喻季欣:为了写这本书,我去了德国、美国、西班牙、葡萄牙的一些展馆,还专门到英国伦敦世界博览会最初的展馆参观。工业革命起来之后有很多产品要让大家都知道,才有了这个世博会,展览会有很深刻的历史含义。实际上广交会当时也是把各个省最好的东西拿出来展示,所以在改革开放之前基本是农产品为主,改革开放之后农产品基本没有了,变为以工业品为主,所以这也是一个大转折。

  南方日报:在这个创作过程中您有怎样的感悟?

  喻季欣:这本书从采访到写作到完稿,我的感觉是从广交会认识了广东,认识了中国,认识了世界,这是我很强烈的体验。采访了很多领事、香港的商人、内地的商人,越采访越觉得广交会的内涵很多。第一是经济,包括广交会展馆的几次搬迁也有很多故事,国家的强大,广交会是一个侧面。广交会是一个窗口,没有这个窗口内地很多省的东西没有地方展示,所以在历史背景如此复杂的情况之下,广交会依然不能停,因为它已经具有国家层面上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