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年的会展产业链诚信服务商 注册有惊喜

国内需求平台 企业登录中心 帮助中心|

咨询热线:18122113368

在线客服

关闭

展知识|如何向会展专业的学生解释会展?

2017-07-19 11:07

中国有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欧美有活动管理专业(event management),两者是不同的专业,所以春章常说,中国没有活动专业,欧美没有会展专业

 

对于会展专业讲什么,要不要和event接轨以及如何接轨,在教育上的实践有不同的做法。

一是Exhibition模式,把会展专业当成展览会专业来办,强调会展就是展览会,无需和event接轨。

在教学上,冠以会展的课程以展览会为主要内容。

二是C&E模式,把会展专业当成会议和展览会专业来办,强调会展就是会议和展览会,无需和event接轨。

在教学上有两种做法:

1、冠以会展的课程以会议和展览会为主要内容;

2、冠以会展的课程以展览会为主要内容,增加会议方面的课程作为补充。

三是MICE模式,把会展专业当成MICE专业来办,强调会展是会议(Meetings)、奖励旅游(Incentives)、大会(Conventions)和展览会(Exhibitions)的综合,无需和event接轨。

在教学上有三种做法:

1、冠以会展的课程将M、I、C、E作为主要内容;

2、冠以会展的课程以展览会为主要内容,增加会议和奖励旅游方面的课程作为补充。

3、冠以会展的课程以会议和展览会为主要内容,增加奖励旅游方面的课程。

四是大会展模式,把会展专业当成event专业来办,强调大会展就是event,event就是大会展。

在教学上有四种做法:

1、冠以会展的课程以不同的活动为主要内容,不同的章节讲述不同的活动;

2、冠以会展的课程以展览会为主要内容,增加会议、节庆、演出、赛事、婚庆、公司活动等方面的课程;(挂羊头卖狗肉)

3、冠以会展的课程以会议和展览会为主要内容,增加节庆、演出、赛事、婚庆、公司活动等方面的课程;(挂羊头卖狗肉)

4、【推荐】冠以会展的课程,以event的通用知识作为主要内容,不同的event作为举例或案例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五是活动模式。把会展专业当成event专业来办,强调在学科中,权且认为会展就是event,但event实际上是活动。

在教学上有两种做法:

1、【推荐】冠以会展的课程,以event的通用知识作为主要内容,并在课程中将其解读为活动,不同的活动作为举例或案例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推荐】冠以会展的课程,全部更名/替换成冠以活动的课程,并以活动的通用知识作为主要内容,不同的活动作为举例或案例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这些教育实践,并不是和教学单位对号入座的。因为即使在同一所学校同一个院系中,也未必有对会展的统一认识,课程也随意安排,不同的会展教师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做法。比如,在同一个院系中,同样对冠以“会展”的课程,不同的老师讲述不同的内容;甚至同一位老师,在不同的冠以“会展”的课程中采用不同的做法。甚至不乏有大量挂event的头,卖展览会的肉的现象。

春章在上文中标出了三种推荐的作法,他们的共性是在课程中讲述作为event的通用的、一般的知识。但春章更为推荐的是活动模式的两种作法。因为“会展”一词极易造成回归到Exhibition模式,C&E模式,MICE模式,也极易造成挂event的头,卖展览会的肉的现象。并且,它使学生对会展的内涵和外延混淆不清。

那么,为什么统一不起来呢?他们不愿意和event接轨,因为可能会造成以下后果:1、增加了重新学习和备课的时间和精力成本;2、否定了已有的学术观点;3、损害了在展览业中的既得利益。但这些后果不会成为他们反对的理由,因为那样显得太功利,他们可以列出其他理由,比如:1、学术上有争议,这很正常,每个人都应该有不同的观点(并以此来批驳春章表达不同观点的权利);2、应该坚持不同院校办学的特色,对会展的不同理解,应用在教育上的实践,就体现出了不同的特色;3、会展已经是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一个类别了(那么是否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每个类别都相应设立专业呢); 4、会展教育是中国特色,不仅不能否认,还要办好,向他国输出(殊不知英国原来也叫会展专业(Conferenceand Exhibition),后来早改名叫event了);5、学生懂得会议和展览会的技能就可以了,这种技能可以应用在其他活动上;6、……

 

在会展专业教育中,春章一直以来坚持两个明确的观点,一是坚持将event management专业译为活动管理专业,反对译作会展管理专业;二是支持学界将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译作event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并按event management教育模式办学。这两个观点似乎是矛盾的,却也是颇为无奈。

但是,在专业办学上,如果不给“会展”以一个合理化的解读,再倡导也是没有用的,最终还是以会议和展览会的内容为主,甚至还是在展览会上固步不前。它始终不能被统一地理解成event

目前国内不乏对会展的解读,但落在其外延上的讨论。因此也就会有展览说、会议和展览说、MICE说和大会展说等不同的说法。即使是做出了内涵的界定,也只是诸如“指在一定地域空间,许多人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定期或不定期、制度或非制度的传递和交流信息的群众性社会活动”的说法,至于为什么有这样的内涵,则无从解释。【就像百度百科中“会展”的词条那样,前面做了内涵的界定,后面说的却全是展览会了】

因此,我需要对会展做一个符合event的解释。我知道在实践中,会展是会议和展览会的简称,甚至只是展览会的另外一种叫法。因此,无论我变什么花样把event解释成会展,都是在生搬硬套,但我只能做这样生搬硬套的事儿了。否则,我无法向学生说明会展专业的逻辑。

 

会展是会议和展览会,但我们完全可以不用这样理解。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看:

会,聚也。我们可以把“会”理解为聚会、集会、相会、会面、会合、会师。会,就是把人聚起来。因此,除了会议之外,还有演唱会、运动会、展览会、庙会、发布会、诗歌会、年会等;还有一些组织也叫会,如校友会、工会、学生会、读书会、帮会等。

展,陈也。 “展”的本意是“转动”,比如展转反侧就是这个意思。可以这么联想一下,你这么一转,那么一转,就展现了你自己给别人看,所以呢,“展”就进化出了“陈列;展示”之意。因此,除了展览会中参展商在展示自己的商品和服务之外,还有会议中演讲者在展示自己的观点,演唱会上歌手在展示自己的歌喉,运动会上选手在展示自己的技能,婚礼上新人在展示他们的爱情。

 

因此,会展就是会聚展示就是把人聚起来以展示某事物。如果这样解释,是不是就有点儿那么符合event了。让我们再看看那些具体的event形式,用会展的新视角来解读一下。

会议:把参会者会聚起来,发言者展示内容、观点、精神、产品、服务等。

展览会:把参观者会聚起来,参展商展示产品和服务。

艺术展览:把参观者会聚起来,主办方展示艺术品。

节庆:把当地人或访客会聚起来,主办方展示当地的物质或精神文化。

演出:把观众会聚起来,表演者展示艺术表演。

赛事:把观众会聚起来,参赛选手展示竞赛技能。

婚庆:把亲朋好友会聚起来,新人展示爱情修成正果。

拍卖会:把竞拍者会聚起来,拍卖方展示拍卖品。

公关活动:把顾客会聚起来,公司展示公司或品牌形象。

……

 

我承认我是生搬硬套的,因此这种视角会显得有些牵强,也不能完全解释所有的event。比如,在解释休闲活动、户外活动、探险活动、商旅活动、访问活动、家庭聚会等,虽然也可以找到会聚的成份,也可以找到展示的成份,但解释起来会更加牵强。因为event不必然有会和展的涵义;活动更不必然有会和展的内涵

如果这种生搬硬套可以被广泛地接受,并有助于使会展专业走向event专业,它也是有价值的。

 

是的,作为一名会展教师,在向学生们解读这个专业时,我会使用这种视角来解读,以让他们知道,会展是会聚展示,会展专业学习的不仅是会议和展览会,还包括很多其他形式的活动,“会展”是这样不同形式的“活动”的“通用的”“学术性”的概念。会展与活动的关系,就像是马铃薯与土豆的关系一样。既然我们说土豆更加通俗易懂,我们也就使用更加通俗易懂的活动吧。

同样,在向会展教师们推动以event思维办学时,我也会使用这种视角来解读。我会高喊“停止在课堂上将冠以会展的课程讲成会议和展览会甚至只是展览会吧!请以‘会聚展示’的理解来讲不同形式活动的一般的通用的知识吧!

显然,这种解读,是不符合业界的用法的。因此,虽然对“会展”做出上述的解读,虽然支持学界在会展教育中将会展理解成event我还将继续坚决反对将event译作会展,并坚持继续使用活动一词

 

春章虽然在推动会展管理教育规范化并向活动管理教育转变这个事情中尽心竭力、毫无怨言、不求回报,但由于本人有啥说啥,心直口快,并且触及了很多会展教育工作者在展览领域的利益,因此也难免招人怨恨。但本人仍将继续坚持,继续拿起文字和实践的武器,推动会展专业成为一个具有通用的知识体系的学科。